曾经,我们坚定的认为,事实是最重要的。后来,我们开始疑惑,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再后来,我们开始认为,事实也许不一定是最重要的。
后来,还有人认为,最重要的,是不要去界定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
你认为的事实,我认为的事实,大家认为的事实,他们与真正的事实本身是否一致真的就不重要吗?
如果这样,那追求真理还有什么意义?
然而,在追求真理的路上,受限于对世界的认知,人们一路磕磕绊绊。很多事实无法验证,只能寄希望于全能的上帝。司法决斗,实则是天真地以为事实会在生死面前无所遁形
从女主玛格丽特视角来看,丈夫让在得知妻子被强暴后,竟然会决定跟她“我要成为最后一个占有你的男人”。导演的态度还不明显吗?评论里说丈夫不是自私的,恕我难以苟同。
少了那一颗星是由于前半段剧情节奏过慢,我居然得2倍速才能看下去。我不是那种仅阵容就能留下我的观众,若这部电影并非密友推荐,我绝对半途退出观影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直至结束我都难以产生强烈共鸣,而要看一下评论区才能写影评。过于冗长的电影,重点的突出难度更大,拿捏不好尺度,导演给观众的信息便形同一盘散沙。这部电影
节选自自卢克文《聊聊中国的离婚率》
………………
在过去,“婚姻不幸”跟“人生不幸”是绑定在一起的,离婚代表着余后人生,尤其是女性的余后人生极可能会遭到毁灭性打击。
而今天,“婚姻不幸”跟“人生不幸”已经彻底分割,离婚只是离婚,不能决定后面漫长的人生,离婚对人生影响的权重越来越低。
我小时候住在湖南农村时,邻居有夫妻吵架,女方气不过,转头就喝了农药自杀,没给救回来。 这种事在1980年代的农村时常发生,80年代前应该更多,我稍大一点就想不明白,离婚不就行了吗?何必要自杀呢。
这着实是一部叫人惊喜的电影。用中世纪酒瓶装着“Me too”时代的新酒,十分女性主义,让人耳目一新。同时也让观众心里嘀咕,这是否只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。用三个视角对同一段故事进行阐释,让观众在雷同的剧情中玩“找不同”的游戏,并不是非常高明且富有韵律的方式。作品被劈为头尾的决斗,和中间的三段叙述,视角切换时剧情连贯性与内在的情感连贯性被打散,有点像格式规整的习作,中规中矩,却没有开辟出新的天地。
不知是不是为了贴合女性主义的调性,将女主角玛格丽塔的视角直接定为“真相”
大家好,我是不怂。
欢迎来到不怂的电影分析室,带你换个角度看电影。今天推荐的,是一部由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《最后的决斗》。
先说一说故事梗概
在中世纪*年的法国时期,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案件。女子玛格丽特指控被丈夫好友勒·格里斯强奸,但没有证据。经法国国王查理批准,女子丈夫卡鲁日与勒·格里斯通过一场决斗审判,由上帝作出判决的故事。
在那个尚武的残忍年代,秩序混乱,当时的人们认为,上帝的旨意是最高旨意,他可以裁决。谁死谁就是凶手,胜者还能成为英雄。
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
柯南里面的经典台词—真相只有一个。但是在最后的决斗里面真相似乎有三个。
在1950年日本曾上映过一部电影叫罗生门。罗生门,即日本京都的正南门。该剧讲述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,遭遇了不测。妻子被侮辱,而武士惨遭杀害。惨案究竟如何发生的?凶手、妻子、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,各有说法。 每一个不同身份的人出于美化自己的道德,人人都开始叙述了一个与我无瓜且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。最后樵夫出于第三视角所叙述的故事看似最接近真相,但里面也掺杂了谎言……
《最后的决斗》:反“罗生门”的女性主义影像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beloo.com.cn/chabeihu/movie-63.html